念诵准提咒,到底要不要回向?发表时间:2021-07-14 09:48 回向就是让修行的功德落实到愿望上 (一)回向的重要性 佛在世时,波斯匿王发心供佛。有一贫女见后,连续三天诚心随喜。佛说其功德已超过了亲自供养的波斯匿王。贫女随喜获福的例子中,贫女因没有将随喜的功德回向,而在以后生起了瞋心失坏了善根。回向,是在完成善事之后,愿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种发愿(与发愿的区别在于发愿是在作善事之前,回向则是在作善事之后)。 回向与不回向有很大的区别,比如为父母健康而诵咒后,若作回向,父母才能得到这一功德;否则,父母并不能得到这一功德,只是持咒自己善根增长。而且,如果持咒后不回向,以后生起严重的嗔心和邪见,就会火烧功德林。从上面的例子也能看出,这些善根都会因此而长时间不能感果。 另外,回向的对象有不同,可以回向现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长寿、消灾免难、升官发财等回向。也有长远的大回向,即把功德回向无上菩提。 过去很多人认为两者是矛盾的。现在我们修了准提法,两者就不矛盾了。现世的利益和菩提果本身是合二为一的。 长期以来,人们认为给自己回向是错误的。于是,只给所有的众生回向,而不给自己和亲人回向。无论修的是功德还是福德,自己不享受,将果报贡献给一切众生,即是回向众生之意。以此得到大利益,希求的是自己能证无上菩提、明心见性。 而准提行者的回向,要实际、具体、并符合准提法的特点,不求大、不求全、不求空!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,即自利、利他、自他不二。在不同的阶段回向的内容也不一样,这样活在当下,一步一步地实修实证。 (二)自利是利他的基础 有人片面的理解回向,认为“回向”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,不愿自己独享,而将之“回”转归“向”与法界众生同享,以拓开自己的心胸。功德即非我所有,“以一炬之火,数百人各以炬来取,此炬如故,福亦如故”,我们将火炬的光明给别人,不但火炬之亮度无减,反而更增加世间的光明。殊不知,我们自己的火炬根本就没有亮起来,拿什么去点亮别人? 我们的功德回向,要具体实际,不要唱高调。就是要为自己求、就是要为世间法的成就而修。满足自己的名利同时,才能满足众生的需要,来随顺众生度化众生。给自己回向是给众生回向的基础,只有自己受益了,才能更好利益众生。要回向菩提也要回向世间法,只是生活工作事事如意,才有条件去修行佛法。只有认清自己的根基,从实际出发,正确地对待自己这个众生,才符合准提菩萨的愿望,这是准提法的特点。
准提法发愿就是回向,发愿和回向是一体的;世间法的回向和出世间的回向是一体的。出世间的成就是以世间的成就为载体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