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舍论讲了什么发表时间:2021-09-10 09:44 《俱舍论》第一品是“界品”,两卷。它讲的是诸法的体,宇宙上一切法的体,把它讲出来。第二品是“根品”,五卷,讲诸法的用。一个是体,一个是用。那么所有有漏、无漏的法都包在里边。下边就是分说:
“世间品”,讲的是有漏的果;“业品”,有漏的因。世间是苦,我们前面讲过了。那么是怎么来的呢?造了业来的,所以业是有漏的因。业又是怎么来的呢?烦恼推动而来的,所以缘就是烦恼,“随眠品”讲的就是烦恼。有漏的果,有漏的因、缘,这是一层。有漏的因果,就是我们十二支缘起里边的流转因果,这个三个,惑、业、果。
“贤圣品”,讲无漏的果,修无漏法感什么果?就告诉我们有那幺好的果。那么你要得到这样子的好果,要修什么? “智”慧——这个我们再再讲过了,佛教里边第一强调的是智慧;没有智慧,一事无成的。你要避免世间的三恶道的因果,也是要有智慧。有漏的那些因果上面,避免那些造五逆十恶的,这方面能够避免掉了,可以远离三恶道。 无漏的因果要出世的,那就是戒定慧、闻思修,那必定要有智慧。所以眞正要得到无漏果的因,就是要智慧。那么这个因,还要缘,要“定”。单是有智慧,没有定的话,这个智慧不巩固的,所以一定还要有定,由定生慧。生了慧之后,然后可以证到这个无漏之果。所以这三品是无漏的因果。 整个《俱舍论》的结构看了之后,就可以看这一句,“若能究根界之旨”,“根”,根品;“界”,界品。根品、界品讲一切法,不管有漏的也好,无漏的也好,它们的体和用,就是这两品讲的。所以说,假使你把根品、界品里边讲的道理,它的“旨”,就是里面深的意思,都能够究竟明白,“究”就是根究。 “穷世圣之源”,“穷”就是把这个道理追根到底地彻底明白。“世”,世间品;“圣”,贤圣品。世间品的根“源”是什么?就是业品和烦恼品。随眠品是缘,业品是因。它的“源”就是因缘了,就是随眠品、烦恼品。贤圣品的根“源”呢?是智品、定品。所以你把这两重有漏、无漏的因果,把它搞清楚。“辨因果于眞俗”,世间品、业品、烦恼品,这是俗谛的因果,流转的有漏的因果。 贤圣品跟智品、定品就是胜义谛的无漏的因果。把这两层因果把它弄明白。然后在这个中间,“祛执滞于人我”,把这个人我执去掉。 这个我们讲十二缘起的时候就已经略略地讲了一下了。“无我唯诸蕴”,这十二支缘起里边没有一个我在流转,流转生死的没有我这么个东西。那么是什么在流转呢?就是五蕴。所以说你把流转生死的、跟还灭的证圣的——有漏、无漏两层因果搞清楚之后,把这个执着于人我的人我执把它去掉。 这样子,《俱舍论》讲的这些道理,如果完全弄明白的话,“十二部经,思已过半”。佛说的经就是十二部经,你一大部分已经知道了。还有一小部份是什么呢?是瑜伽跟中观。这是上层建筑还没有讲,根本的基本全部讲了。
“八万法门,由而可知”,佛说的修行的法门,讲的是证教,佛教是证、教二门。教方面是十二部经,修行证道方面八万四千法门。
那么十二部经里边,一大半就知道了--学了《俱舍》 。修行方面八万四千法门由而可知,从这里边也可以大概知道了。所以说,学《俱舍》之后,虽然不是佛教的全貌,但是根本的东西全部抓住了,上边的再加一层就行了。 |